【地评线】听·见丨开发文物古迹莫“失韵”!

  • 商洛在线
  • 2023-08-24 11:06:27
  •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相关资料图)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江苏评论员 清阳

近日,央视一则报道《改原貌私搭乱建,明清居民院落群修缮后面目全非!古城失韵谁之过?》冲上热搜,引起关注。报道称,近年修缮一新的甘肃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一些文保院落被“改头换面”,比如,一处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被改造成日式风格餐厅,不仅失去了曾经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建风貌。院中、台明被木板覆盖,营造成日式风格,西厢房外还加盖了两间日式小屋,可谓是“大煞风景”。

甘肃天水拥有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因历史久远,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天水市从2015年至2021年拨付古城保护资金8.88亿元,对西关片区启动抢救性保护,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复活”。

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后,花大成本修缮的文保院落就遭遇了“偷梁换柱”,保护不成反遭破坏。

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而当地政府也迅速成立了核查组,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推进整改。

重金修缮的文物建筑为什么会遭遇“咸猪手”,说到底,还是因为商业利益压倒了一切。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古城的开发变得如此粗糙。它既浪费了修缮资金,也在破坏古城的历史沉淀。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物遗迹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文物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多达76.7万处,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现在为了发展旅游促进经济,许多地方热衷于“翻新改造”文物古迹,打造成古城古镇老街,以期成为城市新名片。

但现实中,这些文物古迹经常因商业过度开发而遭到破坏,这样的现象屡禁不绝。比如一些古镇原有的居民都被迁走了,换成兜售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的小摊小贩,古镇原有的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原始风貌荡然无存。还有一些所谓的古城,内部商业设施过度集中,大量的商业店铺和旅游纪念品店铺挤占了原本用于居住的房屋,商业化景观的弊端日益凸显,行走在这样的古城,就好像逛一个超级大卖场。

经过历史的洗礼,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承载着无数先人的心血和智慧,保护文物古迹,为的是延续我们的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处理好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和文物保护的关系,古城才能“活起来”。

但如果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游客也很难领略它们的历史魅力与文化内涵,体验感就会急剧下降,最终古城古镇老街也会落个门前冷落鞍马稀了,也有悖于当初保护开发的目的了。

当然,保护文物古迹不是简单地将它“贴上封条锁在保险柜”里,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明确将合理利用作为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内容。保护文物古迹是为了公众,活化利用也是为了公众,二者目标是一致的。

在这方面,国内不少城市已经找到了“成功密码”,如江苏苏州、山西平遥等古城,江西婺源、四川宜宾李庄等古镇,还有四川阆中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浙江绍兴仓桥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等,在这些或大或小的天地之间,当地传统风貌和文化氛围被最大限度保留下来,其文旅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也被激活。

像苏州平江路所在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集中了城内最密集的河道、桥梁和水巷,是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围绕平江路的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苏州政府邀请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阮仪三担任总规划师,他给出了“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方案。因保护工作出色,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还值得一提的是,平江路边的中张家巷29号,是清光绪年间苏州士绅吴古庭的故居。2021年,完成修缮后的老宅通过招商引入金融总部企业进驻,第一年就实现税收过亿元,成为依托古城优势招商引资、活化利用的样本和示范。

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希望更多城市在文物古迹保护和开发之间能找到自己的“成功密码”,重新让其焕发出历史的魅力,彰显出它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标签: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