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路线图”撬动融合新引擎 青岛数字化转型发展步入快车道

  • 商洛在线
  • 2021-06-08 17:17:44
  • 来源:青岛日报

放大“青岛制造+青岛服务”耦合效应,拓展城市产业全新发展空间。日前,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青岛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15项42条系统政策的顶层设计,为这座城市抢占“两业融合”制高点谋划路径,为青岛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北方服务业中心提供支点。

抢抓数字化机遇

巩固引领优势

按照全球经济的演进路径,以现代服务业支撑先进制造业向高价值端转型和变革是必然趋势。

在城市竞争力层面,目前,服务业已成为青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1.4%。然而,当前正值全球价值链调整与重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岛服务业也面临“高端封锁”与“低端锁定”双重夹击,推动服务业突破发展、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是“破题”之道。

在产业层面,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数据、金融、技术等要素保障的生产服务业是打开“两业融合”大门的“钥匙”。2020年,青岛生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8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金融业增长7.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9%,逐渐成为提升青岛生产服务业的主要力量,也为“两业融合”奠定了基础。

在企业层面,那些陆续从青岛走出的“两业融合”领跑者,正在“模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边界,在各自的行业探索全新的引领业态。2020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遴选名单,共涵盖40个企业和20个地区。青岛分别有海尔集团、青特集团、特锐德3家企业和城阳区入选,获评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当前,青岛“两业融合”主要依靠重点头部企业引领支撑,中小微及各种初创型企业在“两业融合”领域业务分散、场景单一,自身触网融合动力不强,尚缺乏政策支撑体系以及政府数据共享和行业数据交易机制。与此同时,在“两业融合”的细分领域尚未涌现出对集群发展具有支撑的融合台,创新机构和人才水尚不足以对更高能级的融合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撑。

随着青岛数字化转型发展步入快车道,发挥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优势,将为青岛巩固既有优势,实现更深层次的“两业融合”提供绝佳历史机遇。

明确“路线图”

撬动融合新引擎

数字化时代,“两业融合”的实质,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针对青岛当前存在的问题短板,对标先进城市经验,《通知》为青岛“两业融合”明确了“路线图”,撬动产业融合新引擎。

“两业融合”并非简单的服务功能嫁接,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发挥融合乘数效应离不开关键技术的自给自足,离不开企业组织战略、商业模式、运营体系等全要素的优化与调整。结合青岛“十四五”时期产业规划理念,瞄准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青岛提出18条政策措施,包括发展工业互联网,对市级新认定的工业互联网台、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或自动化生产线,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单个台服务商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对进入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培育体系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推动产销一体化,定期发布《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推广柔化定制应用,大力推广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等个化定制,满足用户个化需求等。

在“两业融合”的城市产业环境塑造上,如若重点领域行业开放度不够,关键资源流通不畅,将会极大限制服务经济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对标深圳、上海、苏州、重庆、武汉,青岛提出9条政策措施,包含推动通信管道共享开放,支持免收基站租赁、资源占用等费用;打造新型汽车产业生态,推动无人化智能化车辆广泛应用,对新成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及系统、智能网联等重大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的补助;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需求者;引导制造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台等。

聚焦融合支撑要素供给,激活“两业融合”内生动力。青岛承袭落实国家、省“两业融合”相关部署,推出15条政策措施,包括建设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支持大型工业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拓展电价优惠政策,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务用电、用水、用气等采取与一般工业同价;创新用地保障模式,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产业用地模式;打造综合服务台,加快建设全市工业大数据台,完善工业基础数据库,推动各类台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开放共享,提高综合服务台运营能力等,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环境。(记者 杨 光)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