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车辆抛洒滴漏现象 南通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 商洛在线
  • 2022-01-18 16:02:55
  • 来源:中国江苏网

放眼江海大地,漫步城市小游园,清风扑面,鸟语花香;徜徉乡村小道,天蓝水清,鱼欢鹭飞。“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了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十四五”开局之年,南通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从思想理念到战略部署,从政策制度到具体措施,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严抓行业整治 促进产业升级

南通,万里长江的入海口,长江、黄海、东海在此交汇,“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在“双碳”战略驱动下,如何保证重大项目加速集聚落户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会下降,南通迎来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课题”。

南通将行业整治和空间腾退密切结合起来。以化工行业为例,2021年全力推进化工整治,全市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6家,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27家全部关停,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沿江区外企业实现“清零”,“化工围江”得到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全方位做好“去功能化”企业和关停企业的后续处置,提前一年基本完成本轮整治提升任务,为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2021全年完成腾退沿江企业64家、腾退土地3273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比例不断优化,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组织开展钢铁、印染、电镀三大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和淘汰工作,关停淘汰企业96家,圆满通过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验收销号。将规上工业企业、500万元、3亩以上企业用能情况纳入其中,全面采集整合资规、税务、供电、生态环境等数据,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推动企业集约高效发展。

根据《南通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南通将高端家纺、船舶海工、海上风电等重点产业列入省“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并深化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培育,2021年五大重点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海安高新区成功获评第六批国家级绿色园区,此外,还成功创建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国家级绿色产品、13家省级绿色工厂,南通北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唯一进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成功加入上海牵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提升管理水 加大减排力度

一百多年前,以张謇为代表的南通先贤,放眼世界、奋发进取,将南通建成“代第一城”,确立了“一城三镇”的生态布局和“一环一轴八射”空间布局。一代代江海儿女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用多层次、立体化的生产、生活业态不断丰富企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模和能级。

2021年,《南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全市共划定420个环境管控单元,进一步明确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将资源环境底线和标准精准落入管控单元,积极引导重点行业产业优化布局,严控新项目准入,从严把好园区开发、企业项目建设的环境准入关口,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的“两高”项目,依法不予审批。

针对纺织印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船舶海工、造纸、非金属制品、化工、电力与热力供应等八大重点行业,南通率先在全省出台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意见,针对不同行业提出个化绿色发展目标,逐一明确新(改、扩)建项目的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以及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污染物排放强度限值等量化指标:

纺织印染行业废水排放强度不高于18.9吨/万元;装备制造行业现有园区外含涉重电镀工序企业,完成限期整改或搬迁入园;船舶海工行业挥发有机物、颗粒物排放强度不高于1.5kg/万元、0.5kg/万元;造纸行业用水强度、废水排放强度不高于10.4吨/万元、3.5吨/万元;非金属制品行业严禁违规新增水泥、砖瓦建材等产能;化工行业化学需氧量、挥发有机物排放强度均不高于0.1kg/万元;电力与热力供应严控煤炭消费总量,确保能耗不增加。

“排污权”是重大项目落户的“压舱石”。南通科学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手段,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明确各地转型升级腾出的排污权部分由县(市、区)统筹有偿使用,其余由市级有偿储备,优先用于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及环保装备等领域财税支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或抵押贷款。

江苏合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家纺织印染企业,拟建的废水沼气发电项目需要1000万元投资,苦于资金压力,企业一直没有启动。生态环境部门了解后,指导企业通过排污权抵押贷款,2021年11月顺利获得海安农村商业银行1000万元的贷款。项目建成后,可提高污水生化效能,降低耗电,同时有利于高温部分实现余热回收,能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及运行费用300万元,毫无疑问,这笔绿色金融“血液”的注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狠抓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

2021年,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牢树“一盘棋”思想,严守“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底线,坚持每秒必争、每个环节必争,稳打稳扎,实现了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PM2.5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优良天数比率为88.2%,连续4年全省第一。全年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为87.5%,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为94.5%,全市水环境改善情况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南通市实施综合治理促进减排,共完成1176项治理工程项目和7513项大气治理工作任务,通过专项整治,聚焦企业集群、工业园区、废气活炭吸附设施、重点园区刺激气味、储罐废气等方面,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完成整治,实现挥发有机物污染控制。对227家企业涉VOCs原辅材料使用、源头替代等情况完成排查建档,推动34家企业配备高效废气处理设施39台,完成清洁原料替代企业173家,源头替代示范型企业13家。积极培育豁免企业,经企业申报、地区审核、专家核查、对外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13家A级企业、7家引领企业、73家其他类型企业符合豁免企业申报条件,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予以豁免。

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推动高排放车辆淘汰,发挥补贴政策引导,加快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推动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限行政策出炉;以柴油车治理为重点,积极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路查路检及入户抽测工作。

坚持源头治理,扎实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查车辆抛洒滴漏现象,持续推进“红黄绿”牌分级管控,常态化开展道路清扫保洁,不给尘粒“搞破坏”的机会。依托市域治理指挥台建设“扬尘一张网”监管台,实现实时监控、问题预警、工单交办、跟踪督办、综合评价等功能,极大提升扬尘管控智慧化水。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2021年,全市裸土防尘覆盖措施到位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降尘量均值为2.6吨/方千米·月,同比下降21.2%。

2021年全市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287项,其中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3项,工业污染防治项目15项,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70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项目10项,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项目5项,水生态保护项目95项,能力建设项目39项。

衡核算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开展一次。2021年,南通以污水收集处理和14个重点断面水质提升为抓手,聚焦污水管网空白区、污水直排、雨污水管网错混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调试进度慢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生产、生活污水临时收集外运力度,提高频次,有效解决直排、溢流、黑臭等突出问题。督促12家未联网的污水处理企业加快工程进度,全面完成500吨及以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自动监测设备安装和联网,适时监控进水浓度,找准污水管网收集能力不足的短板,靶向攻坚,并加强重点涉水企业污染防治和应急排污设施环境监管,提升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领域,南通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池塘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生态优先、依法依规、源头防控、分类施策、属地负责”的原则,加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管理,严把准入关,有序推进现有池塘养殖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结合农田消纳能力科学实施粪污还田,加强资源化利用。做好强降雨前粪污管理,严控降雨期间畜禽粪污还田,防范二次污染。在防止农田退水污染上,结合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临时存储导流等措施,有效减少农田退水对断面水质的影响。

以奋斗书写当下,以努力开创未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南通生态环境工作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起步之年,2022年南通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深耕江海大地、书写生态画卷,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从蓝图变成现实,让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浸润美丽家园。

标签: 车辆抛洒滴漏 南通 绿色发展 动能澎湃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