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全面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商洛在线
  • 2022-08-17 11:48:23
  • 来源:中国江苏网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交通运输行业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三省一市党委、政府总体部署,认真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关于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加强与兄弟省市沟通与协作,全面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工作,省际交通互联互通交出“新答卷”。交通运输一体化推进有力,沪苏浙皖间联通愈加密切,抱得“越来越紧”。

保通保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今年以来,江苏统筹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水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7%、10.5%、6.6%;7月全省高速路网平均畅通率达到99.8%,日均货车流量46.67万辆次,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0%以上。

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物资运输遇到困难。对此,长三角地区交通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要求,出台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特色举措,着力破解部分地区出现的跨区域物流受阻、疏港运输不畅等问题。

“疫情期间,严格落实‘两站一场一码头’防控措施,科学布设核酸抗原双检点,确保各项疫情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表示,同时全力畅通运输通道,建立高速公路保通保畅三级应急处置机制,督促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及港口码头、航道船闸应开尽开;累计组织6600多人次明察暗访,及时整改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在服务区、收费站设立免费核酸采样点800多个,满足司乘人员核酸检测需求;疫情吃紧阶段对进出涉疫地区的货运司乘人员落实“即采即走即追”、点对点运输等措施;疫情常态化阶段全面取消非涉疫地区车辆查验措施。

全力加强运输服务供给。上线运行通行证线上办理平台,累计发放全国统一样式通行证11.6万张,保障了苏沪、苏浙、苏皖之间物流畅通和供应链运转;发布省内外360条公铁水空物流主要通道清单,聚焦重点企业运输需求和重点物资运输,累计协调解决物流事项7189件;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开航(复航)无锡至大阪、南京至大阪全货机国际航线;新开行苏州至意大利米兰等多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1—7月全省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168列,同比增长37.5%;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8.6%、35.6%。

全力支持货运主体发展。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上半年道路运输业留抵退税143.4亿元;对3万辆巡游车减免承包、管理费6949万元,对2.78万辆网约车减免佣金、抽成金额达2436.36万元;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下拨5000万元省级交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运输企业疫情防控支出,增加预算资金5000万元扶持运输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信贷支持,通过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交通物流领域贷款16.18亿元,通过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办理交通物流票据15.06亿元;全力做好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工作,着力解决货车司机“急难愁盼”问题,严禁各地以任何形式予以劝返。

稳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

稳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

今年1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人视频会召开,会上签署和达成《长三角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快联快通建设实施合作协议(2022—2025)》《长三角地区危货道路运输智控体系共建合作协议》《长三角“两客一危一货”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等三项合作协议,发起“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共同推进城际(市域)铁路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共同促进区域汽车服务行业一体化发展”等两项倡议,明确“共同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等发展思路。

7月13日,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该线南至浙江嘉兴市区,西至苏州市吴江区,线路全长170公里,总投资约940亿元,建设工期6年。“作为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铁路基础设施,沪苏嘉城际铁路串联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动力核、吴江高铁科创新城等核心功能区,兼顾沿线地区出行服务,填补跨区域轨道服务薄弱区。”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7月26日,沪通铁路二期三标首桩顺利开钻,中铁二十四局沪通铁路项目经理陈武峰介绍,这标志着该标段工程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8月1日,句容南沿江铁路项目现场,一百多名工人挥洒汗水,加快施工。“面对年底具备联调联试的要求,项目部正在做最后冲刺,抓紧进行维修工区附属、路基附属、桥下栅栏、绿化、桥面声屏障和应急疏散通道施工,计划11月底完成。”中铁二十四局南沿江一分部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蒋晓峰表示。南沿江城际铁路12月底将完成项目整体验收,明年初建成通车。该线路走向与长江基本一致,起于南京南站,止于太仓站后利用沪苏通铁路进入上海枢纽。

8月8日,徐州地铁6号线惠民家园站至新城客运站盾构区间右线顺利贯通。“面对高温天气等多重考验,项目部充分调配施工资源,安全高效地完成关键工序。”中国铁建大桥局徐州地铁6号线项目负责人张生权说。

近日,沪苏湖铁路松江段跨斜塘航道斜拉桥主塔已经完成高度14节,大桥主塔8月份封顶。沪苏湖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连通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与沪杭高铁、宁杭高铁、湖杭高铁相连,共同构筑起长三角核心区城际快速铁路客运网络。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长三角区域高速铁路里程超6500公里,覆盖三省一市95%的设区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1.5小时快速通达。宁淮铁路等在建铁路加快推进的同时,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近日,淮安涟水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苏南硕放机场二期改扩建先导项目、常州奔牛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先行工程、扬州泰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先导段等机场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目前,长三角区域共有运输机场24个,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等机场为重点的长三角机场群初具规模,世界级机场群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近日,太仓港区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四期码头项目生产情况整体运行平稳,月作业能力超11万标箱。连日来,在连申线航道上,满载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港口群发展,江苏进一步优化北美、中东、欧洲航线布局,加密和完善与国内沿海、沿江港口航线连接,形成内河、沿海、近洋、远洋多层次航运格局。预计到2025年,全省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25亿吨。

7月28日,在常州奔发路项目施工现场,全国首例自锁式夹轨器顶推钢箱梁成功跨越全国最繁忙铁路干线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实现精准就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项目总体设计师谢远方说,该工程为破解涉铁路工程难题提供新思路,对同类跨路、跨河工程具有借鉴意义。建成后对优化常州市路网结构、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7月24日,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主线沥青面层施工全部完成,为项目年内建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苏皖间又一跨省通道——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计划今年内建成。近期,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全体建设者不畏高温酷暑,正开足马力抢抓施工期。

近日,宁盐高速公路正式开工。这是江苏省目前建设里程最长的新建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完善区域高速路网、提升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水平、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内计划建成的两条对接安徽的出省通道——溧宁、高宣高速全面进入冲刺阶段,龙潭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沪陕高速平广段扩建工程、连淮高速扩建工程、连宿高速、建兴高速、宿泗高速、洋如高速、东兴高速、宁盐高速等项目施工也在加快推进中。

“目前,苏州至台州、宁芜高速公路等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规模达到1.6万公里,实现陆域县县通,公路联通能力加速提升。”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省际衔接道路方面,长三角第一批17条省际断头路项目中,8条已建成通车,其余均已开工建设。毗邻地区公交方面,长三角地区累计开通省际毗邻公交客运线路77条。

交通执法联动,船舶通检互认

“积极推动联通线路的信息互通、票务互认、安检互信、支付互容、管理互通”“建立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层面的跨区域协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协作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共识。

聚焦危货运输安全发展,三省一市明确,充分利用数字化监管手段,按照标准统一、各自建设、互联互通、协同推进的原则,通过跨区域协同,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危货运输全链条闭环监管,提升区域危货运输安全智控水平。

为推动三省一市省际间执法联动,深化长三角地区协同治理,三省一市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设置省际道路运输联合执法站点,建立常态化联动合作机制,重点促进长三角各省市运政执法系统及其他相关平台“两客一危一货”行业从业人员、车辆、企业基础数据、违章信息及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数据对接,实现行业监管信息互查、数据共享。

今年5月,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安徽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联合印发《2022年度长三角区域道路运输执法合作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道路运输执法工作一体化发展。

《方案》提出,2022年长三角区域道路运输执法将主要联合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召开长三角道路运输执法合作论坛。聚焦长三角区域道路运输执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题,谋划长三角区域道路运输执法一体化高质量的战略协同机制和发展格局。

研究形成长三角“两客一危”及“百吨王”车辆监管执法数据共享技术方案。明确数据共享交换范围及数据内容格式,设计数据标准体系,构建形成三省一市数据共享系统框架,实现行业监管信息互查、数据共享。

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制定跨区域联动执法计划。明确联合执法重点领域、重点事项、频率和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跨省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

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的印发实施,有利于推进相关合作事项落实,建立和完善长三角区域道路运输“两客一危”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区域道路运输执法监管一体化水平,推进长三角区域道路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前,浙江嘉兴与上海、江苏苏州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联合在苏浙沪交界水域开展长三角一体化水上交通联合执法行动,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水上执法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区域监管合力。

太浦河苏浙沪交界水域水网相连、航道互通,水上交通情况复杂。此次联合执法采用“联合执法+属地处罚”的形式,重点打击船舶标志标识不规范、未按规定使用船舶AIS、船舶超限超载、违法运输、偷排泥浆及建筑垃圾等水上交通违法行为。已查处违法案件2起,为省际水域全方位常态化联合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此前,江苏、安徽两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定,全面实施新建船舶联合检验工作。7月14日,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在泰州市交通执法支队“壹号趸船”挂牌成立并正式运行,这也是全国首家由两省共同设立的营运船舶通检互认工作站。

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位于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下游北岸,由泰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安徽省江淮船舶检验局两家单位牵头,双方共同选派验船师进驻工作站,为苏皖两省过往船舶提供一站式检验服务。

“这样的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当天停靠船检工作站,很快就完成年检的“益嘉66”号轮船主说,“过去年检要耗费几天时间,费用也高,没想到这回又快又省钱,节省下来的时间还可多拉一趟货,这一前一后相差太大了。”该工作站站长吴晓卿介绍,苏皖两省共有注册船舶7万余艘,区域内船舶流动活跃,开展苏皖联合船检,是策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内航运营商环境和建设群众满意的交通需求的有益举措。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建立后,大幅节约了船舶到船籍地检验的燃油成本、时间成本,有效降低了空船营运带来的损失。

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康说,“我们将以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区域船舶检验区域协调与合作,探索船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新途径,推进长三角区域船检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建设。”

信用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提出要打造服务高效行业管理体系,深化交通运输证照电子化及场景应用,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深度,实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拓展重点电子证照共享互认。推动区域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促进区域内信用评价标准统一,强化信用信息跨区域共享和应用等,实现区域协同差异化监管。

“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工作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7月21日,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建设半年度座谈会在南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力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2021年5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年底联合印发了《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工作专班建设方案》《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省市任务分工。

一年来,三省一市交通运输厅(委)紧密合作、协同发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产生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上海市交通委员会《长三角地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与管理机制研究大纲》、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长三角地区超限超载严重失信主体对象名单联合整治备忘录(初稿)》、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长三角地区信用信息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工作方案(初稿)》、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建立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信用评价转换和互认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

下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关键时期,为全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三省一市交通部门表示,将全力做好长三角交通信用合作事项的落实工作,根据此次座谈会各家提出的思路及发展路径,统筹谋划好明年交通信用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确保交通信用一体化建设出成效出亮点,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将继续履行轮值单位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拟于年底提请三省一市印发《关于建立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信用评价转换和互认机制的指导意见》,积极配合上海制定《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公共基础信用信息共享目录》,配合安徽形成《长三角地区信用信息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工作方案》,配合浙江发布《长三角地区超限超载严重失信主体对象名单联合整治备忘录》。

此次会上发布了《江苏省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白皮书(2021)》。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流了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发展工作进展情况,讨论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合作事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深化协作,大力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继续拓展毗邻公交线路,加强在交通运输同城化待遇方面的合作,持续推动社保卡加载交通功能工作。推广充电站等绿色装备设施建设,加密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布局,缓解重大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工作,加快实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辆营运证等共享互认。

标签: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 江苏交通运输行业 交通运输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