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助推“互联网+护理服务”走实走远

  • 商洛在线
  • 2023-08-23 08:07:40
  •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 记者 王甜 杨易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自国家卫健委《“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实施以来,“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我省已试水4年,帮助众多病患家庭解了燃眉之急——给居家卧床的老人定期更换胃管、为正在化疗的患儿打通“生命管道”、帮肠癌患者上门护理造口……


(相关资料图)

精准服务、专科培训、区域联动,积极探索社区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新模式,江苏走在前面。截至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共计300多家医疗机构全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8000余名护士为群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近1.5万人次。

精准提供服务,“一老一小”居家享受优质护理

“宝宝黄疸值还是偏高,排便次数也不算多。平时注意加强喂养,多晒晒太阳。”8月17日中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产科一区护士长曾李华和主管护师周静应约来到产妇钱女士的家,为出生12天的新生儿测黄疸并进行母婴护理指导。这是半年以来,该院产科接到的第27个“互联网+护理服务”订单。

“最近天气热,去医院路途也远,对宝宝来说也容易交叉感染。”钱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出院前就下单了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护理解决了宝宝太小、我们坐月子不便出门的问题,而且提供服务的护士资质也比较高,可以给我们产后康复以及新生儿护理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在钱女士看来,虽然需要花费近300元,但解决的困难和提供的服务让这笔钱花得“非常值”。

除了不便出门的产妇和新生儿,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很多失能、高龄老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中大医院自2019年开始“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以来,共接单500多例。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负责人徐兆芬介绍,从接单人群看,以肿瘤病人和老年病人居多;从服务类型看,伤口换药、PICC及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需求量较大,其次是居家婴儿护理,江北院区接了不少上门为婴儿洗澡、测黄疸的订单。

南京鼓楼医院是江苏省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单位之一。根据需求,医院开设了伤口护理、造口护理、PICC/PORT维护、标本采集、脑卒中康复管理、居家产后护理等15个服务项目。除此之外,医院护理专家还提供线上健康咨询服务,24小时内回复咨询者的健康问题,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近500例图文咨询。据了解,医院互联网护理团队有48人,成员都是在保证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上门护理服务。

该院伤口护理室主管护师周少婧告诉记者,前不久,她的团队接诊了一名90多岁的肿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老人接受治疗后,在恢复期需要进行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我们为老人进行了一个多月上门护理,看到老人从只能疲惫地躺在床上,到恢复得越来越好,甚至能站在房门口和我打招呼,我觉得非常感动。”周少婧说。

据了解,“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我国起步稍晚。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个省、直辖市作为试点。同年,我省印发《江苏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6大类43项服务项目正面清单、4类服务项目负面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与此同时,对医疗机构组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工作提出要求,与“江苏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系统”进行对接,以实现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时监管。

强化专科培训,携手基层提升护理技能

试点方案实施以来,我省充分发挥省市级护理质控中心作用,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护士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截至2022年底,组织包含儿科、重症监护、康复、急诊急救、安宁疗护、麻醉等专业护士培训共计4万余人次。

去年,以南京鼓楼医院为牵头单位,在省内率先成立区域内“互联网+护理服务”专科联盟,首批纳入19家医疗机构,设计专科联盟“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培训方案,开展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等专项培训。

按照规定,“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对于服务人员的条件有一定要求,需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提供专科护理服务项目的护士应当取得相关专业市级以上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因此对护理团队进行服务流程和专业技术的培训,是医院每年必做的工作。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室工作人员张敏向记者介绍了团队成员筛选、培训流程,“在医院内部,护士先主动申请,并通过审核可加入团队,加入团队的护士每年需进行公共课程培训以及专科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培训认证,课程包括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在专科的技术上,则交由各科室考核。”

专科联盟内共8家三级医院,11家基层医疗机构,张敏介绍,南京鼓楼医院作为三级医院,承担了帮扶带动基层联盟单位、培训相关人员的责任。医院到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伤口护理、造口护理、导管护理等方面的培训,让专科技术“沉下去”;邀请基层人才来院学习,一对一进行培训,并在基层遇到疑难护理问题时使用远程视频实时指导,或派专科护士现场帮扶。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191次上门服务。”南京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倪素兰介绍,经过专科培训,现在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护理服务”团队由近20位护理人员、康复师、中医医师组成,均为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专科护士或高年资护士及医师。同时,该服务的收入除支付平台运营费用,都会成为医疗人员的补贴,也让医护人员能够“多劳多得”,获得价值感。此外,江苏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加强城市大医院专科护士的指导教学能力,严格落实岗前培训与考核。发挥医/护联体技术帮扶作用,组织医/护联体护士参加三级医院专科学组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护士的服务能力。近年来,多家社区医院都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区域联动发展,助推“互联网+护理服务”走实走远

《江苏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指出,三级医院需通过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城乡对口支援等形式,帮扶带动下级医院;二级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主要提供常见临床护理、专科(专项)护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政策引导下,目前全省各地形成了由政府主导、三级医院引领的区域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积极发挥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将普及面更广的基层医疗机构护士,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保障基层护理服务的提质增量。

2019年,南京市秦淮区率先启动由区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辖区内首批参加该项服务的各级医院有19家,采取“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同年,南京市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牵头搭建了基于“江北网约家庭医生”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平台,将区域内的医疗机构纳入平台,全程监管,动态调整服务机构、项目、人员,保障平台正常运行。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过程中,服务费用的问题也引发不少关注,各地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记者走访发现,订单费用需病人自费,医保不报销,每次服务费大多由上门服务费、操作费、医疗耗材费、交通费几个部分组成,上门服务费就在100—300元之间不等,每次上门总费用需要大约200—300元,因服务项目和地理距离不同,如遇复杂的护理项目则价格会更高。

江北新区对价格问题率先做出回应,“加入‘江北网约家庭医生’这一平台,并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我们给予每次120元的补助。”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江北新区政府每年给予提供服务的机构经费补助,“诱人”的价格和项目的公益性也让更多普通老百姓能够享受居家护理服务。

此外,南京江北新区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如与当地养老服务中心的小程序链接,方便居家老人或家人同时申请生活服务与医疗服务项目,形成医院—社区—居家护理服务链。

标签: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