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这些电信诈骗“套路”你知道吗?

  • 商洛在线
  • 2022-03-18 19:30:25
  • 来源:河南一百度

电话欠费、冒充公检法、网络社交……这些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你是否听过、遇过、甚至中招过?兼职刷单、免费领物品、猜猜我是谁……在五花八门的骗术面前,你是否分得清、辨得出、躲得过?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信诈骗案件居高不下,被骗的人群也不计其数。如何一眼看破“套路”,有效防范电信诈骗?一起了解一下。

免费Wi-Fi App?这个“鱼饵”不能碰

手机流量不够用?用免费Wi-Fi App就能享受免费流量。天下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吗?相关安全机构对多款免费Wi-Fi App进行了测试,测试人员发现,所有罗列的WiFi资源,没有一个能连上。而在测试之后,两个陌生的应用程序正在自动下载到手机里。

测试人员发现,连接时点击过的“确认”和“打开”字样的弹窗,都是伪装的广告链接。一旦用户被诱导点击,没有任何提示,广告链接中的应用程序就会自动安装到手机里。

“这类免费WiFi的应用程序还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不知不觉间,你的隐私就暴露了。”河南移动信息安全部相关负责人提醒,当用户安装了这些应用程序后,手机还会自动弹出广告,不看够5秒关不上,用户躲也躲不掉,建议尽量使用手机流量和自己的家庭WiFi网络。

据了解,为满足广大用户安全上网需求,河南移动推出了100G和200G的居家流量包,定时定点使用,前六个月免费体验,到期自动退订。同时,还有FTTR全光WiFi服务,光纤入房间,网速更快,网络更加稳定,WiFi测速不达标立即进行赔付,更有全天候24小时的暖心服务,为用户提供畅快上网体验。

花样翻新 向电信诈骗“套路”说“不”!

“之前我手机收到一条短信,说我在一家店里的消费会员升级,可以免费领一个电饭煲。我就点了链接,谁知道被骗了。”说起几个月前的经历,郑州的张先生后悔不已。本想着天上掉馅饼,却没成想被对方引导着骗走30.5万余元。

这样的电信诈骗套路还真不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免费领取物品、代购冰墩墩、兼职刷单、虚假投资……电信网络诈骗“剧本”在不断翻新。

“骗子会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订制’诈骗,迷惑性强、套路深。诈骗分子普遍打着免费、能赚钱的幌子,诱导不明真相的群众进入圈套,开始时都施以小恩小惠,最终在面对所谓的高收益提现时,再巧立各类明目收取保证金、手续费,以达到榨取受害人钱财的目的。”河南移动信息安全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态势,河南移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整合语音、短信、流量等海量数据,通过快速提取诈骗场景、高效定位诈骗窝点、及时处置诈骗号码等方式,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精准打击。

防止骚扰诈骗电话 给手机上装上“防火墙”

“在反电信诈骗的过程中,目睹了大量因电信网络诈骗导致倾家当产甚至家破人亡的案例,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深恶痛绝。”河南移动信息安全部反诈专班人员表示,长期从事反诈工作,深感自身肩负的网络信息安全职责的重要性。

针对骚扰诈骗电话、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河南移动开展系列整治行动,集中清理语音违规出租线路资源和违规开展的呼叫中心业务,严格处理不合规范的落地号码,并对公安部门通报要求的涉案号码,执行查询、关停等措施。

“我们积极落实入网实名制、贩卡售卡风险提醒,积极开展防诈、反诈宣传;针对公安反馈涉案号码开展‘一号一追踪一溯源’机制,及时核查问题源头,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源头打击;积极向公安提供诈骗窝点线索,配合公安对受害人电话进行阻断。”反诈专班人员介绍。

河南移动还组成网络、市场、客服等多部门联合团队,及时掌握发送垃圾短信最新动向,对于发送涉黑、涉黄、诈骗等短信息,立即拦截屏蔽。同时与中国移动集团内部的兄弟公司建立信息互动机制,根据系统平台拦截情况与号码归属省市及时沟通、紧密协作,共同维护绿色清朗的通信环境。

“四不”请牢记 一眼识骗局

为有效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河南移动严格落实工信部、省管局“断卡2.0”等相关工作要求,加大“打猫”力度,全面清理涉诈高风险号卡,严厉打击违规办卡、囤养卡等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防范风险隐患。同时,加大反诈宣传力度,联合公安部门在社区、移动营业厅等举办反诈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自开展“打猫行动”以来,河南移动配合公安机关梳理提供明显异常的开卡人员线索14379条,配合打掉开贩卡犯罪团伙132个,配合抓获犯罪嫌疑人979名,协助捣毁GOIP等诈骗窝点163个,关停“涉猫”号卡数量659个,处罚代理渠道1335个,处置手机号码293万,本地禁止办卡失信人员6759人,对一线员工开展倒卖卡违法警示教育覆盖643790人,对客户开展倒卖卡违法警示教育覆盖3927万人。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河南移动相关负责人提醒要做到“四不”:接到陌生电话,谈到银行卡,不转账;收到电视节目中奖短信,不轻易相信;接到公检法电话,不信“安全账户”;收到短信,要求点开链接,不点击。

再次提醒,防范诈骗千万条,警惕小心第一条!

(记者 付艳波 通讯员 王洪洋、王静)

标签: 见招拆招



推荐More